102.02.13水璉村.芭崎眺望台.磯崎國小(廢校)
一個美麗的村落叫「水璉」,
一個眺望的高台叫「芭崎」,
一個廢校的校名叫「磯崎」,
一個尋夢的家庭叫「山好雲芬芳」,
在東海岸肆無忌憚揮霍青春,築夢~逐夢~
水璉名稱咸信來自荷蘭語「sibilian」譯名,意為「美麗的村落」。
也有人認為水璉名稱源於台灣原住民族群阿美族 語的「知維地岸」意思,
該詞白話即「此地多水蛭」之(阿美族稱水蛭為「維地」),
番俗六考 中將此地名譯成「水輦」,台灣日治時期稱「水璉尾」,
台灣戰後時期改稱「水璉」。(內容取自維基百科)
我在水璉登高處~
水璉位於東海岸,在海岸山脈東側,為水璉、米棧、蕃薯寮坑三山 所包圍,
地形象是一個小盆地,聚落建於南北兩溪匯流處之左岸,
縣屬壽豐鄉所轄,北接月眉、鹽寮兩村,西鄰米棧村,南連鳳林鎮與豐濱鄉,東臨太平洋。
不管是"漂流木","枯木","礫石",激盪出不同火花。
看的出代表啥嗎?(水璉部落的"捕魚祭"啦!)
不知是何圖騰?
水璉國中~遠遠看很似城堡耶!因為校門緊閉,我們無法拍出全景。
牛山位於水璉村之南,瀕臨太平洋,綠草如茵,牧場天成,是以前原住民牧牛耕種的地方,
因此,阿美族語稱之為-呼庭(Huting)。
後來,牛山上的牛群愈來愈少了,偶爾才看到幾隻野放在山上的牛在那兒自在玩耍,
於是呼庭在阿美族主人心裡有了另一個意義:一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所在地。(門票抵消費)
轉個大彎,注意"芭崎瞭望台"就在前方!
芭崎眺望台可以清楚的欣賞美麗的磯崎灣與俯瞰台11線公路,
此地擁有絕佳的視野,行經此地為花東海岸線不可錯過之休息地點。
在「芭崎」的瞭望台上,眺望磯崎海岸。
磯崎海岸線,南北長約3公里,為一向內陸凹進來的海灣,全由沙粒組成。
走在海岸線美麗湛藍的太平洋總是叫人神往。
完美的弧線形海灣就是磯崎海水浴場。
全線最高點為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番薯寮與豐濱鄉磯崎村芭崎交界的北加路蘭山鞍部(台11線30k處)。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視野超棒的!捨不得往下一站~
來到「磯崎國小」,別小看這所已經廢校的「磯崎國小」,它可是大有來頭喔!
磯崎,位於花蓮市南方約40公里(台11線37公里)處,
早年阿美族稱此地為「加路路」,利用此地的天然地勢製鹽,後又改稱為「加路蘭」。
什麼鬼東西啦!每次都叫我們兩個做蠢事。
只是叫你們兩個試試模仿後面原住民學童的動作而已,就鬼叫鬼叫的。
「磯崎國小,薩易責任!」 「磯崎國小,加油加油!」「比賽開始」~~~
可愛的飛魚。
廢校已十多年的磯崎國小原本就已經年久失修,缺乏管理,
花蓮磯崎七級的強震之後,老舊的校舍出現龜裂,變成危樓了。
隔年(2010年)八月,挖土機將校舍部分剷平,磯崎國小正式走入當地人永久的回憶中。
原來是電影電視劇的光環啦! [ 盛夏光年 ] 及 [ 比賽開始 ] 的拍攝場景就是此地喔!
一直覺得花蓮「磯崎國小」和宜蘭「大溪國小」的地理背景很相像,
兩者學校都是緊鄰太平洋,坐在操場旁的海堤上即可享受海風,
享受著都市裡所不能擁有的幸福味道。真是棒極了!
想像著升旗台前學生升旗高唱國歌模樣,大家是否仍記得國歌如何唱?國旗歌呢?
不用想,我們三個寶貝馬上實現您的夢想!參加升旗典禮給你們看!
曾幾何時,跑道已經被旺盛的雜草占據,曾經應該是充滿歡笑聲的地方,
現在卻一片寧靜, 唯一可以聽到的是,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以及過客在此贊嘆的迴響。
看的出今天有人在此紮營,不過我們設定的露營學校還沒到。
磯崎國小因鄰近"磯崎漁港",故旁邊有個駐在所,但此地廢校無人管理及打掃,垃圾問題乏人問津,
實在是一大敗筆!希望大家都能發揮個人公德心保持乾淨。
廢棄的籃球場~
這裡是"新社"有名的"水梯田",可惜天色已昏暗,無法完全看清楚美景。
而「新社部落」在民國五十七年台十一線公路尚未通車前,
以及長虹橋尚未建造前,它幾乎是獨立而居的海岸山城。
新社部落即為噶瑪蘭族主要聚集之地,原噶瑪蘭族以居住在蘭陽平原為主,
後因受漢人進入開墾而由宜蘭蘭陽平原遷移至花蓮新城的加禮宛平原定居。
我們的晚餐~阿鎮海鮮餐廳。以及晚上活動~撲克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