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26過港隧道-旗津砲台.高雄燈塔
「旗津」是這趟屏東旅程的行程之ㄧ,
從過港隧道一路過來,
塞!塞!塞!
是連假特有的名產。
抄捷徑、走小路,
反正能試看看的路,
老公一律開看看,
加上多年前曾來造訪過,
所以我們到旗津砲台(高雄燈塔)可說是「小塞」而已!
真是幸運啊!
旗津燈塔,建立於一八八三年~一開始還只是一個方形的磚塔,
經過後來的改建,一直到民國七年才為現今的白塔狀
塔高約十五公尺,光力約八十五萬燭光亮度,
而在現今,旗津燈塔也被列為了三級古績。
全省燈塔簡介http://wshnt.kuas.edu.tw/sundayasp2/g4/new_page_19.htm
進德大橋。
又看到不同的「魚造型」路燈了 !
看到這樣的場景,有點心生畏懼,因為這裡是「林園工業區」。
一幢幢的「高壓電」好似猛獸般。
隨著車子開動,映入眼簾的也好似猛獸要吞噬我們般的可怕。
再經過「高雄國際航空站」,目標就在不遠了 !
兩旁矮了半截的路燈,引起車上的我們一陣騷動,
老公正經八百的解釋說:
那是因為這裡有航道,為了避免光害影響飛行視線,所以路燈才會都做得較低......
也不知是真是假 ?
高雄港過港隧道位於新生路經前鎮漁港與第三貨櫃中心間之漁港南三路,
寬440公尺,水深14公尺之主航道,是台灣唯一的水底公路隧道。
台灣初期旗津對外交通全以渡輪為主,而現在有了過港隧道,對外交通便利許多。
高雄過港隧道是連接旗津和高雄前鎮的地方,
嚴格的說來上面是"海"...不過範圍是在高雄港內。
要進入過港隧道囉 !
進入旗津。
旗津區裡也有隱身在旗津老街的巷弄內的觀光三輪車。
指標指著往左是旗津砲台、往右則是旗津燈塔。
在這裡沿途都可看見這樣的「碉堡」。
從雜草縫隙中窺見大海了!
旗后山扼守高雄港口(打狗港),早在清初康熙年間即設有營汛砲台鎮守,並設有大砲六尊。同治二年(西元一八六三年)打狗開港與外人通商,使得旗后砲台軍事地位更加顯得重要。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欲加強台灣海防,遂有砲台之興建。旗后砲台由當時淮軍提督唐定奎與副將王福祿先後督造新砲台,並聘英國工程師設計。
旗后砲台是國家二級古蹟,位於旗津區旗后山。山高而陡,為珊瑚岩,砲台的結構形狀呈「目」字形,大門為中國式的八字型入口。
媽咪啊!我的頭頂到門上面了?
雖然以前來過,但這三個寶貝肯定忘了「歷史背景」,複習功課去 !
就因為來過,所以我們未在兵房、操練場多停留,就直接上"砲台聯結走道"欣賞海景。
媽咪說,我們好像在拍「那些年」 !
我們三個姐弟在聯絡感情啦!
被爸比偷拍中......
在這裡看海景真的是不錯的選擇!
在北區操練場的後牆內是兵房,兵房屋頂是密集的大樑和很厚的鐵水泥鋪成的,可防砲彈攻擊。砲台內部的牆,使用三合土和紅磚配合砌成。
從中區通過地洞,就到南區的大砲區,砲座前面有凹入的弧形護城。
砲台內中央區的階梯,鋪著美麗的各式花磚。到了旗后砲台,除了欣賞歷史古蹟外,較為重要的是砲台所鋪的各式各樣的花磚,可以多多注意階梯以及牆壁,你會發現它們的排列方式幾乎都不相同喔!就連對稱的階梯也不盡相同喔!
準備前往「高雄燈塔」。
路上隨處可見古老的故事。
我們想下去走看看!
好啊!媽咪陪你們 !
走到盡頭可窺見大海,還有其他叉路連結其他通道,礙於安全考量,未再繼續探險!
隱身在路邊的小通道。
高雄燈塔(另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港旗后山山頂。
旗津砲台和高雄燈塔是串連成一個O字型可互通的,
而我們今日選擇從”旗津砲台”上,”高雄燈塔”下,
也因為這個選擇,我們無緣再次蒞臨高雄燈塔,
因為高雄燈塔開放至17:00止,
而我們在砲台處逗留賞景,
走至燈塔近17:30,
唉!殘念!
純白色的建築,感受到這裡海洋又帶點地中海的風味。
這是多年前曾到此一遊的「證據」,
記得當時是因為老公公參加 「後憲慢壘」比賽,
才有機會順道一遊,
看著寶貝們和現在的模樣,
寶貝們都會抗議的說 :
媽咪!可不可以不要將我們的「蠢樣」PO上去!
寶貝啊 !
這是成長的階段,
不用太在意 !
居高臨下遠眺高雄港的風情。
豪哥自己看著照片說 :
ㄎㄎㄎ!我真的和爸比有像ㄟ!
來張全家福!
大船入港囉!
往左望去是西子灣及柴山區。
女孩,在想甚麼?
打牙祭時間到了!
先買票劵!
滿滿的都是人!
開動!
快吃囉!我們還要回溫暖的家 !
相關足跡紀錄: